MSSM@CMU – SH¶
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¶
本科专业:CSAI (2+2)
申请学位:Master
领域偏好:AI Full-Stack Dev / Entrepreneurship / Scientific Computing
最终去向:MSSM@CMU
申请三维 Application Information¶
均分(大一/大二/大三):75 (3.71)
语言成绩:IELTS 7.5 (6.5)
GRE:334 (4.5)
申请结果 Application Results¶
项目 | 结果 | 提交日期 | 结果日期 |
---|---|---|---|
1. SESV@CMU | |||
2. MSSM@CMU | |||
3. AIE-ETIM@CMU | |||
4. AIM@CMU | |||
5. MPCS@UChicago | |||
6. CM@CornellTech | |||
7. SCMP@UPenn | |||
8. MSCS@Dartmouth | |||
9. MEngECE@Duke | |||
10. CS28@USC | |||
11. MSCE@USC | |||
12. MCS@Rice | |||
13. MSCS@Georgetown | |||
14. MSCS@NEU | |||
15. MSAI@NEU | |||
16. MSDS@NEU | |||
17. MSCS@GaTech | |||
18. MSECS@JHU | |||
19. CS@Brown | |||
20. MSCS@NYU-Tandon | |||
21. MTechSE@NUS |
个人经历 Personal Academic Experiences¶
科研经历 Research Experiences:¶
2024 - 2025年UNUK毕业设计(TAS Hub × Cobot Maker Space)混合现实、多模态实例分割相关科研,申请时无产出
2023 - 2025年UNNC与ZJU合作生物工程AI for Science相关科研,产出共同一作论文(申请时在审)
2022 - 2023年UNNC与USTC合作量子编译相关科研,产出二作论文(申请时在审)
2023年学期中FURP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相关科研,无产出
2022年暑期UNNC医疗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科研,无产出
实习经历 Internship Experiences:¶
2024年暑期北京某A+轮数字人公司实习,作为AI软件工程师实习生兼管培生Leader,与中国移动深度合作,负责中移在线智能体业务
项目经历 Project Experiences:¶
2023 - 2025年某细分领域AI应用程序创业(天使轮),获NAA × Spark Venture路演第一名,入选真格基金第13期真驿站创业营(25位创始人/年),任CEO
2024年英诺GRP为莱斯特警署开发的暗网市场证据抓取系统,任Git Lead
另:独立开发软工/AI项目若干
荣誉奖项 Awards:¶
2025学年 UNNC优秀毕业生
2024学年 国信合创人工智能共创理事会校园合伙人
2023学年 UNNC优秀学生干部
2023学年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一等奖
2023学年 李达三创新奖学金
2023学年 国际数学建模竞赛(MCM)M奖
2022学年 浙江省政府奖学金
2022学年 牛津海外学习优秀奖学金
2022学年 UNNC最佳体育社团奖
2022学年 UNNC院长奖学金
2022学年 国际跨学科建模竞赛(ICM)M奖
申请经验 Application Experience Sharing¶
选校选专业:¶
选对适合自己的项目,申请就成功了一半。作为全DIY选手,我选校的三个方法是:1. 与多个中介接触,了解他们的选校组合;2. 研读之前的飞跃手册,对标和自己类型相似的学长学姐的选校;3. 购买一亩三分地和Offer多多会员,大量参阅各个项目录取人员的背景。
我以利于北美创业+SDE找工为主要评估目标,同时结合自身背景与录取人员背景真实数据的匹配度进行筛选。在阅读经验帖的过程中,我会思考自己是否能在该项目中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。选校不仅是信息筛选的过程,更是一次深入认识自我、明确人生方向的机会。
标化成绩准备:¶
雅思和托福可以根据个人擅长选择。对我来说托福相对较难,所有部分都考验速记,成绩不理想(99 分);而雅思则更注重速读,一次就顺利通过。总体感觉,雅思更侧重于生活场景,而托福偏向学术讲座和校园对话。我的备考方法主要是进行仿真计时模考,考后及时复盘,找出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刷题,不断重复这一过程。至于 GRE,我建议尽早开始准备、尽早考试,以留出更多时间复习和重考。我自己的 GRE 复习周期长达五个月,具体包括三个月的单词积累、一个月的语文与数学题型全面练习,以及最后一个月的模考冲刺阶段。标化考试的复习需要一鼓作气,尤其是词汇记忆,大多数单词并不需要长期记住,而是为了短期应试服务。
推荐信准备:¶
在科研、实习或技术项目过程中,应积极与导师、上级或合作者保持沟通,提前探询他们是否愿意为你提供推荐信,发送之前项目中你贡献的梗概,并定期向他们更新你的最新进展。务必关注推荐人的态度:如果对方表现冷淡或要求过于苛刻,或存在不愿投入时间撰写内容充实推荐信的倾向,可能会给出平推、弱推,甚至存在“黑推”的风险。在这种情况下,建议坚持“宁缺毋滥”的原则,慎重选择推荐人。请注意,推荐信几乎是目标院校能够获取的唯一第三方评价,来验证你在实际项目中的合作能力,因此往往被招生官高度重视。
当申请项目数量较多时,推荐信管理也尤为关键。可以使用 Notion、Excel 等工具建立推荐信分配和追踪表,明确每位推荐人的任务进度,并定期主动跟进,避免遗漏或延误。通常而言,一位推荐人可承担约 3–6 封推荐信的写作。
推荐信的提交通常可以比申请截止日期晚几天,学校普遍理解导师或教授日程繁忙。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有些英国导师在提供推荐信方面效率较低,因此务必提前准备后备方案(如在必要情况下revoke推荐请求并更换推荐人),以免耽误整体申请进度。
暑研/实习建议:¶
一定要早规划、早准备。科研方面可以主动给导师写邮件套磁,争取加入课题组。在组会上积极发言,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也非常重要。找实习的话要广撒网、多渠道投递(我大三的实习是在“知潜”小程序上找到的)。即使找不到合适的科研或实习,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,搜索教程学习,敢于想象、敢于创造,自己实现一些有趣的项目。对于像我一样均分不够拔尖的同学来说,科研/实习/技术项目完全可能成为梦校录取你的理由。
其他建议:¶
DIY申请确实是一种“肝帝”行为。由于时间有限,我几乎每个项目都是在截止前一晚提交的,很多夜晚也用于准备面试和video essay。然而,DIY相比凭中介申请的最终结果未必更差。毕竟,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,因此DIY能有效避免文书写作时的内容同质化。可以先头脑风暴,梳理所有经历,再提炼出一条主线,尽量贴合每个项目的具体需求。我还在 Fiverr 上请(两个不同的)native常春藤博士做润色,交叉印证,体验不错,能有效提升表达质量。